蕭永倫
聖經的第一部書〈創世紀〉說,神用六天造了天地萬物。
這話引起一些人的質疑。他們問:太陽、月球和地球之間的關係,是人用來計算時間的根據,若第四天才有太陽、星星和月亮,那麼前三天是根據什麼計算時間?另一方面,若光的來源是太陽,那怎麼可以說天主第一天造了白天與黑夜,第四天才造太陽與各種星球呢?此外,還說穹蒼把 「上面的水」和「下面的水」隔開,想像它是一個天上的大水壩一樣,顯然沒有認清穹蒼到底是什麼!
聖經〈創世紀〉的創造論可信嗎?
問題是,天主是否真的要啟示我們,祂是用六天造了天地萬物?答案:非也!那為什麼這麼寫呢?因為天主的啟示是通過人的寫作;古人按自己的知識水準,以認為合宜的寫作手法,把信仰內容表達出來。〈創世紀〉便是天主啟示古猶太人寫出來的。
〈創世紀〉所寫有關天文方面的知識,只是反映當時人類的認知,與今日科學知識有很多出入。按照古猶太人的宇宙觀,他們相信天地由水所包圍,而穹蒼把天上的水與地上的水隔離。穹蒼上有一些水閘,當被打開時,就有雨降下。
他們不知道太陽、月亮和星星其實是在外太空,獨立於地球,以為是被懸掛在穹蒼上。他們也以為大地是由四根大柱支撐著,而世界是方形的。這種宇宙觀,是憑肉眼的觀察和簡單的推論所假設出來的。古代人人都這麼想,這麼認同,當時也就沒什麼好爭執的。
聖經所提的創世論,也牽涉到寫作技巧。因為聖經雖然是天主的啟示,卻是藉著人的合作而寫成。所以瞭解作者的手法,有助於瞭解他所要傳達的訊息。
在古時,印刷術尚未發明,人的知識傳遞端賴口傳與記憶,若要聽眾記住所言,就要採用一個簡單易懂易記的描述方式。〈創世紀〉採用一種先分割、後點綴的手法來表達創造的過程,以達到有效傳遞訊息的目的。文中以天地一片混淆為開始,以創作後休息為結束。
創造的內容分兩個部分,前三天為第一部分,後三天為第二部分。寫一至三天時,說天主進行了三個大分隔:第一天將白天與黑夜分開;第二天將天上的水與地上的水由穹蒼分開;第三天則將乾地與海水分開,同時附帶說天主讓大地生出植物蔬菜。
接著寫第四至六天,說天主以分隔出來的事物做佈景,再在其上增添各種物品。即第四天,在白天裝置太陽,在黑夜裝上月亮與星星;第五天,在天空造了飛鳥,在水裡造了魚蝦;第六天,則在陸地擺上走獸,更重要的,天主還造了人;最後天主在第七天休息,並把它定為安息日。
如果不是創造,會是偶然的嗎?
〈創世紀〉是按古人的認知去描繪世界,反映出的天文與生物知識,諸多方面不為現代人認同。但是它所表達的神學思想,則成為我們信仰的基礎。其主要思想是:神是天地萬物的造物主,祂所造的一切樣樣都好。在一切受造物中,人被上主立為萬物之靈,猶如祂的肖像,分享祂的智慧與能力,以能治理大地,並善用其中所有的資源。
有天文學家從科學的角度,提出大爆炸理論,推論宇宙的開始是由一個密度極大、溫度極高的太初狀態,後來產生大爆炸、分裂,並經過不斷膨脹演變而來。分裂出的一些氣體和物質,再經過收縮過程,密度越來越大,溫度越來越高,而形成很多個太陽。另一些卻過了多年的時間,經碰撞、捕獲、積聚、收縮、冷卻等漫長過程,逐漸形成大、小行星和衛星等天體。它們彼此間的引力,將各天體定位,並組成不同星系。
從當初到現在,宇宙發生了什麼確切的變化?詳細過程是怎樣?科學家沒有定論,只能不斷揣測,不停收集資料,希望慢慢累積一些知識,期待漸漸能有所獲。
宇宙之浩大與奇妙真是超乎想像。現在我們看到的星星,其實是好多光年前,離我們很遠很遠的許多太陽所發出的光芒傳遞而來,今天終於被地球上的我們看見,而它們中有些可能已經不存在了。願意多瞭解天文科學的人,可以自行研究,這裡不加贅述。
宏觀而論,我們感歎宇宙真奧妙。重要的問題是,假如真有大爆炸,是什麼促成的?而大爆炸之後,是什麼使宇宙萬物形成這麼規律和秩序井然的世界?信仰告訴我們,這一切都是天主的計畫、創造和安排。若不是天主,另外唯一的解釋是:它是偶然發生的。
然而,這麼浩大、複雜和多彩的宇宙能夠偶然形成嗎?設想你把一張大圖,剪成萬片碎塊,撒在地上,它們能夠無緣無故、偶然湊合在一起、形成完整圖片的可能性是什麼?答案是:「零」。同樣的,天地萬物絕對不可能偶然形成。所以我們相信天地萬物是天主創造而成!這就是聖經〈創世紀〉啟示給我們的。
微觀而論,研究和認識生命的奧秘,同樣令人讚歎萬千。單單觀察人體各種器官的運作,就讓我們歎為觀止。
例如人體視覺器官之精密和準確,比一部最精密的相機還要完善。眼睛的視網膜、晶體、虹膜和角膜,其實是相機的記憶體、鏡頭、光圈和濾光鏡的藍圖,而眼睛的自動調節功能,是任何專業相機都無法比擬的。以焦距調整來說,人的眼球不必凸出凹進,而是靠透明晶體隨時自動調節,以確保所有目標都能在視網膜上準確成像。
目前最好的數位相機有幾千萬個圖元,但人眼卻有二百億圖元,所以人的眼睛能夠明察秋毫。最好的相機只能呈現一幅平面圖像,沒有立體感;但人通過兩眼所攝取的圖像,同時輸入神經中樞,加以對比分析,而判定物象的空間關係,體驗到立體的圖像。
聽覺方面,人靠外、中、內耳的協調而聆聽。外耳接受聲波,經過鼓膜振動內傳。中耳調節氣壓平衡,不使鼓膜內陷或破裂而喪失功能,同時鼓膜不直接向外界開放,否則不能產生振動。內耳的神經系統傳輸訊息到腦神經,完成收聽效果。內耳前庭部分除了助聽外,也發揮控制身體平衡的作用。它的半規管恰巧是三個,而且互相垂直,協調人體三度空間的運作。
人體所顯現的這些高超智慧是從那裡來?是誰設計並製造了如此複雜、精密和巧妙的器官呢?任何實事求是的人,都會承認它們不可能是偶然巧合的產物。
假如有人送你一輛汽車,卻說它並沒有設計者和製造者,而是偶然的產物,你會覺得他在開玩笑,否則就是無知。同樣,那麼精確和靈活的視、聽覺器官,以及其他人體器官的背後,怎能缺少一位具有超絕智慧和能力的創造者呢?
當我們談到宇宙萬物的起源,和人體的奧妙時,有人問:「你說萬物是神造的,那麼神又是誰造的呢?」這個問題其實是不能成立的,因為神是造物者,不是受造物,因此不能將兩者等同起來。神是自有、昔在、今在、永在的天主。祂只有永恆,沒有開始,也沒有終結。祂是造物主,遠遠超越受造物的局限和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