蕭永倫
提起荊棘,就給人一種荒涼滄桑的感覺。那的確也是如此。荊棘最容易在曠野荒蕪之地找到。依撒意亞先知描述耶路撒冷被毀時的悽楚,就這樣形容說:「我要使他變成荒地,不再修剪,不再耕鋤,荊棘和蒺藜將叢叢而生;並且我要命令雲彩不再在它上降下時雨」(依五6)
有荊棘的地方樹苗被擠壓,沒有空間生存發展。因此不要在荊棘中撒種子是順理成章的事。耶肋米亞先知書就有這樣一句話:「上主對猶大人和耶路撒冷居民這樣說:『你們要開墾荒地,不要在荊棘中播種』」(耶四1~3)。這裡的荊棘是指阻礙以民歸向天主的罪行,包括敬拜邪神偶像。如果他們想要重新振作起來,就應該堅定棄絕任何罪行,否則必會被窒息。
福音中耶穌也曾經講過撒種的比喻。撒出去的種子若掉落在路旁,飛鳥一來就把它們啄去。若掉落在石頭地上,沒有多少土壤,太陽一出來,就被曬焦;又因為沒有根,就枯乾了。若掉落在荊棘中,荊棘同它們一起長起來,就會把它們窒息了。只有落在好地裏的,才能結出豐碩的果實(瑪十三4~8)。比喻中種子指天主聖言,土地指人心,荊棘叢指人在世俗中所遭遇的的焦慮和財富的迷惑,它們將會把聖言蒙蔽,因此人若要接受聖言,就必需清除這些荊棘,好讓它在心中紮根。
聖經中也用充滿荊棘的道路來比喻充滿險惡的途徑。箴言有云:「懶惰人的道路,有如荊棘籬笆;正直人的行徑,卻是康莊大道」(箴十五19)。這個說法有別與福音所說「天國應由窄門進入」(參路十三23)。兩者的用法不同。前者說明路之難走是因為懶惰的人不長進,不努力爭取光明的前程而自食惡果;後者卻要說明有志者不會逃避困難。相反地,他們肯負起責任。因此他們不畏道路的艱辛,明知任重而道遠,也決不放棄。
荊棘的材質可以用來取火。訓道篇形容愚人的空虛歡笑,就像釜底荊棘的爆炸聲(參訓七6)。當天氣炎熱時,或點火時一不小心,堆積的乾燥荊棘容易引起火災。出谷紀提到以民有一條法律,就是針對這種情況而提出來的:「假使有人放火燒荊棘而燒了別人的麥捆或莊稼或田地,點火的人應賠償」(出廿二5)。這是為警惕人民防火,以維持公共的安全。
舊約民長紀中更有一段提到火燒荊棘的精彩比喻。事因民長基德紅(Gideon)去世以後,以色列子民又去接受與跟從巴耳諸神,忘記了祖先所信仰的天主。他們也不顧基德紅曾經從敵人手中救了他們,反而加害他家族的七十個兒子。並且把舍根所有的公民和貝特米羅人都集合起來,在那裏立阿彼默肋客(Abimelech)為王。先知約堂知道以後就說了以下的比喻:
「有一次,眾樹要去立一樹為他們的君王,就對橄欖樹說:請你作我們的君王!橄欖樹回答說:人用我的油來敬禮神,尊崇人,難道要我放棄出油,而去搖搖在眾樹之上嗎?眾樹又對無花果樹說:請你來作我們的君王!無花果樹回答說:難道要我捨掉我的甘甜和美果,而去搖搖在眾樹之上嗎?眾樹又對葡萄樹說:請你來作我們的君王!葡萄樹就回答說:我的新酒悅樂神人,難道要我放棄出產,而去搖搖在眾樹之上嗎?於是眾樹對荊棘說:請你來作我們的君王!荊棘對樹木答道:若你們真願立我作你們的君王,來罷!躲在我的蔭下;否則火必從荊棘冒出,吞滅黎巴嫩的香柏木」(民九8~15)。
荊棘與橄欖樹、無花果樹及葡萄樹相比,是最無用的。約堂就用荊棘來指阿彼默肋客。先知認為他的行為顯示出他沒有愛主愛民的心,只是追求個人的榮譽和權力,因此他最沒有資格當以民的領袖。先知更指責他登位前後的所作所為都嚴重危害人民的福利,因此預言他必定沒有好下場。後來正如先知所說,阿彼默肋客成了「冒火的荊棘」,他放火燃燒了舍根的城和塔,而最終自己也被殺害。(民九46~49,53~54)
聖經中也有提到荊棘做為刑具的章節。民長紀中提到用荊棘做鞭打犯人的刑具。比如基德紅決定當上主把則巴黑和匝耳慕納交在他手中時,他必要用茨條和荊棘鞭撻他們的身體(參民八7)。新約中則有耶穌受審判時,兵士嘲諷祂是猶太人的君王,用言語和行動侮辱祂,還用荊棘編成的茨冠戴在祂頭上,又拿一根蘆葦放在祂右手裏當權杖,然後跪在祂面前,戲弄祂說:「猶太人的君王,萬歲!」(瑪廿七29)他們沒有想到,這一切所作所為,正好印證了耶穌就是君王!不但是猶太人的君王,更是萬王之王。
新約中用荊棘來比喻和說道理的還有瑪竇福音的一句問話:「你們可憑他們的果實辨別他們:荊棘上豈能收到葡萄?或者蒺藜上豈能收到無花果?」(瑪七16)問題的答案肯定是「不能」。這指涉人的生活,意思是一個人有怎麼樣的品性,就會有怎麼樣的行為舉止。一個人如果養成好吃懶做和不負責任的習性,他就無法善盡本份,勤勞工作或把家務打點清楚。我們不能指望他會把被交托的工作做好。除非他悔改,徹底的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,我們就不該把重要的工作交給他。相反地,養成良好習性的人就能夠有好的舉止行為,也能夠承當重要的責任。